2023年某省重点医院建设项目中,招标代理机构因300万元服务费未到账,拒绝向中标单位发放通知书。招标方坚称“应由中标方支付”,投标方援引《招标投标法》主张“招标方全责开云网站”,双方对簿公堂导致项目延期9个月,直接损失超800万。
这撕开了工程建设领域最敏感的伤疤——**招标代理服务费到底该谁出?**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数据显示:2023年因代理费支付争议引发的投诉激增52%,其中68%的纠纷导致流标或合同无效。今天,我们将揭开代理费支付的“潜规则江湖”,教你用四两拨千斤化解这场“付费罗生门”。
《国家发改委通知》(发改价格〔2015〕299号):政府项目必须招标方承担,企业项目可约定。
经典案例:某EPC项目通过“技术咨询费”名义向中标方收取代理费,被审计发现后处罚金200万。
某施工单位在发放中标通知书前支付代理费,后因招标方取消项目,50万代理费追讨无门。
极端案例:某项目表面约定招标方支付,私下签订《咨询服务协议》由中标方付款,被定性为商业贿赂。
连锁反应:某集团子公司支付母公司代理费,被认定为利益输开云网站送,取消投标资格2年。
刑事风险:某项目经理用现金支付代理费,因无法证明资金流向,涉嫌洗钱被调查。
当你在Kaiyun全站网页纠结该谁付钱时,高手早已把代理费变成谈判的杠杆。记住:“会付钱”不如“懂规则”,“省小钱”可能“赔大局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