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aiyun-开云(中国)官方网站

Kaiyun中国:再迎盛会!高水平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在青岛为全球探索“标准”答案-Kaiyun网页登录入口

13128784031

Kaiyun中国:再迎盛会!高水平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在青岛为全球探索“标准”答案发布日期:2025-07-09 23:04:51 浏览次数:

  7月9日,2025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开幕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邓志勇,山东省副省长王桂英,青岛市委副书记、市长任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。

  两年一届、永久举办,自2017年至今,青岛已成功举办四届国际标准化大会,这一高规格、高水平、高端交流平台持续凝聚国际标准化合作共识,提升着中国标准、青岛标准的国际影响力。

  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,“标准”在推动经贸往来、促进科技进步、支撑产业发展、规范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、引领性作用。而围绕“标准”这一核心主题,本次盛会收获了众多标志性成果。

  开幕式上,发布了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标准化机构加强标准化合作青岛倡议》,青岛国际标准服务站正式启动——将在“家门口”为青岛乃至全省市场主体提供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和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等国际标准服务。

  同时,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标准化探索游戏(ISO Standards Quest)中文版也在会上发布——这是ISO宣传推广国际标准的最新尝试;中国国家标准外文版的发布仪式也首次在国内举行,促进中国标准与产品、技术、服务“走出去”。

  除主旨演讲外,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开幕当日还同期举办了5场平行分会,聚焦低空经济、人工智能、绿色低碳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入研讨。不难发现,这些议题既是当前全球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热点方向,也是亟须标准化力量赋能的关键领域。

  以人工智能为例,这项技术迭代之迅速有目共睹——应用场景已覆盖医疗、金融、交通等多领域,并且涉及数据安全、伦理规范等复杂问题。从现实来看,当前全球技术研发方向和进展各异,行业标准明显滞后于技术发展。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产业,人工智能对国际化标准的需求显得格外迫切,而这场大会的举办,恰让东道主在全球目光的聚焦下,得以充分彰显自身在这一赛道的硬实力。

  谁的“尺度”成为标准,谁制定的标准为世界所认同,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掌握主动权。青岛将人工智能置于优先发展的先导性产业首位,自然不会放弃占领市场竞争制高点的机会。

  在工业数字化领域,青岛依托优势产业不断刷新“首个”“首例”——海尔智家HomeGPT大模型,是行业首个垂域大模型,专注于云端通用能力与场景化智能决策;

  海尔HomeGPT Edge大模型 ,是全球首个端侧大模型,摆脱了传统智能家居对云端计算的依赖,应用于智能家居和家电产品的交互能力提升;

 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也是在青岛发布,赋能设备运维、乘客服务、运营组织、应急处突等业务场景。

  这样的“首个”“首例”往往意味着企业率先完成了技术路径的验证与落地,它们不仅证明了企业的技术实力,更通过技术路径、场景需求和行业话语权的沉淀,为工业数字化领域的标准建立与引领提供了关键支撑。

  与此同时,在团体标准制定层面,截至目前,青岛已立项人工智能团体标准13项,其中《人工智能企业评价规范》《生成式人工智能(AIGC)大模型 功能测试指标体系》《人形机器人评估规范》《智慧城市 数字孪生平台技术要求》等11项团体标准已发布实施,为城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
  本届国际标准化大会还有一个格外引人关注的亮点——青岛首次主办上合组织标准化合作会议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2024年,中国正式接任上海合作组织2024—2025年轮值主席国,加强与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的标准化合作,正是推动成员国达成共识、引领各领域合作向纵深发展的题中之义。而于青岛而言,这同样对上合示范区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标准的内涵与外延并非仅局限于技术领开云网站域,制度型开放即包含规则、规制、管理与标准的开放对接。作为承载国际公共产品属性的开放平台,上合示范区更需以“对接国际规则、服务国内需求、促进双向开放”为导向,聚焦破解“边境后”贸易壁垒等难题,最终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协同。

  去年,商务部、市场监管总局发布《关于公布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(商贸流通专项)验收通过名单的通知》,青岛市作为试点城市通过验收;上合示范区作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的功能区,顺利通过验收,这也使其成为在标准化领域首个国字号平台。

  具体查校验收结果,不难发现上合示范区在试点标准体系、标准研制、人才培养、品牌创建等方面积极探索。如,编制《上合示范区综合服务标准体系》,以标准化工作推动贸易新业态、新模式发展。

  以“丝路电商”综合服务基地为例,跨境业务的标准化就是促进外贸发展的有力臂助——标准化的多式联运单证体系,就是通过统一多式联运中的单证格式、数据字段和流转规则,打破不同运输方式间的信息壁垒,减少中转环节的重复录入和人工核对、大幅提升物流效率。同时,这项创新本就是通过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,推动跨境电商与全球供应链深度协同。

  据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标准化机构加强标准化合作青岛倡议》,成员国将深化国标准化合作,推动标准助力区域经济繁荣发展,促进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。

  高能级、高水平的国际盛会,是城市与世界对话的“窗口”,更是推动发展的“催化剂”。它在带来高密度、高频次流量与关注的同时,通过资源聚合、形象塑造、产业赋能等多重效应为城市注入长期发展动能。

  ISO秘书长塞尔吉奥·穆希卡在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开幕式上曾表示,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化领域的旗舰会议,青岛成为国际标准化的全球之都。

  过去八年间,青岛以“标准国际化创新发展试点城市”建设为核心,打造出“国际标准化大会、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、国际标准化杰出贡献奖励基金会”三大高端平台,成为全国第二个出台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城市。2024年2月,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认定青岛为“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”。

  在政策创新上,青岛率先破题——出台《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见》,系统规划标准Kaiyun全站网页化建设。如,支持青岛大学在全国首开设标准化工程专业,培育高端实用人才;延续标准化资助政策,目前市财政已累计投入1.70亿元支持5744个项目。

  在项目与技术支撑上,成果同样亮眼——全市企事业单位牵头27个国际/全国专业标准化(分)技术委员会秘书处,主导266项国际标准,参与1349项国家标准;承担97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,组织69家重点企业的122项标准参与全国领跑者试点。

  这些数据共同勾勒出青岛在标准化领域的“全链条优势”——从国际标准制定的“规则主导”,到国内标准的“深度参与”,再到技术组织的“平台集聚”、试点实践的“经验输出”,以及企业标准的“标杆引领”,青岛已成为全国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引擎之一,其标准化能力正转化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与产业发展的“硬支撑”。

  在国际交流平台建设上,青岛更是成绩斐然——连续四届举办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,累计吸引2100余位中外嘉宾参加,涉及100多个国际、区域、国家标准组织及其他机构,成为政企社协同的高端对话平台;建成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,让“家门口”参与国际标准活动成为可能。

  这些举措持续吸引着VDE青岛代表处、UL家电工作组等全球顶尖机构落户,为域内企业提供“一站式”国际标准化服务。

  毋庸置疑,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已经成为凝聚共识、扩大对外开放、以标准联通促进产业技术国际合作的重要载体;标准国际化也已成为青岛的鲜明特色与优势。这座城市收获着越来越多的“世界流量”,也必将持续释放越来越多的“开放能量”。